京公网安备
11010502035627号
以热爱为帆,跨越山海。李俊祥律师,2023年入选“1 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,他代表京师无锡分所、代表无锡律师,肩负传递法律正义的使命,远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,于边陲之地播撒法律之光。李俊祥律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“人民律师为人民”的崇高理念,展现了无锡律师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。
2023年7月,我有幸成为了“1 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参与者之一。作为法律援助律师,我被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派遣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拉特后旗,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。我感到万分荣幸的同时,也深感使命光荣,责任重大,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好当地群众,不仅要弘扬志愿者精神,更要为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做实事,把政府的法治惠民工程落在实处。怀揣这样的信念,我来到了服务地。
乌拉特后旗坐落于巴彦淖尔市西北部,全旗总面积2.5万平方公里,占到全市总面积38%,现辖3镇3苏木50个嘎查村,阴山山脉横亘东西,南部是河套平原,北部是丘陵和丘陵高原,形成“南粮、北牧、中矿山”的自然格局。
到达乌拉特后旗后,司法局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工作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。一开始,我被安排在当地政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值班。工作中,语言关是我要面临的第一个困境,当遇到前来咨询的人说蒙语时,我和一起工作的“1 1”大学生翻译志愿者相互配合,比较快地了解了当地的司法环境,进入了工作状态。
因乌拉特后旗是边境旗县,整体地广人稀,分散性的小群聚点较多。小群聚点经常会遇到居民邻里之间、亲属之间、同学之间产生的纠纷。因当事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情感关系,我一般本着以和为贵的理念,对当事人展开调解工作。在调解过程中,我边学边干,努力与案件当事人深入沟通,释法说理,以情调和双方关系,以法和理让他们化干戈为玉帛。每当看到他们握手言和时,我自己非常欣慰,不但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,也感受到我们志愿服务的价值。
法律援助不仅要把法律咨询做好,把案件办好,还需要做好法治宣传,从源头提升群众的法治理念。为此,我积极参加司法局定期组织开展的送法进苏木、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军营等系列活动,积极为当地群众宣讲法律知识,致力于提高群众学法、懂法、用法的能力。2024年7月,我积极参加了“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北疆普法万里行”活动,为边境牧民送去了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的志愿服务大礼包。
时光易逝,一年的服务期转眼已结束。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忙碌且充实,紧张与快乐并存。以下是我全年的成绩单:我共计接待来访群众913人次,办理完结各类法律援助案件86件,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。办理认罪认罚案件8件,代写民事诉状、劳动仲裁等法律文书200余份,参加走进社区、进军营、走苏木等普法宣讲活动10余次。
每当回想起这段志愿服务经历,我深刻感受到帮助他人,服务社会,让我升华了自己的社会存在感和价值感。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,得到他人的认可,这成为了我坚定信念,继续前行的动力。我将和其他志愿者律师一同继续努力,不忘人民律师的使命与担当,“尽心履职,不辱使命”,持续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。